2020年8月27日,“随迁”背景下的学校行动暑期校本培训教学专场热烈开展。活动以基于学生学习能动性提升的“有养”课堂为主题,分为课堂展示、说课活动、教师点评、教研论坛、专家点评五大篇章。活动由学校教学副校长王东薪主持,嘉定区教师进修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上海市特级校长祝郁,区小学教研室主任、小学语文教研员周雅芳,区中学英语教研员盛肇靖,迎园教育集团骨干教师钱勇参加此次活动。
课堂展示篇
区级骨干教师马静静执教小学三年级语文《口语交际 我的暑假生活》。
区级骨干教师李莎莉执教中学七年级英语《Jobs People do》
说课活动篇
教师点评篇
课堂观摩结束后,各年级组的老师围绕“教师有智慧”、“学生有活力”、“教学有效率”三个维度对课堂进行了深入研讨,并由教师代表进行了点评。
俞冰沁:
马老师贴近学生的生活导入,激发他们口语表达的欲望。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得到肯定,增强学生的表达自信。整堂课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所有教学环节都为教学目标服务,总的来说,这是一堂教学有效率的课。
王思嘉:
马老师在课堂上作为一名参与者和引导者为学生讲述暑假生活提供了有用的方式方法,课堂上学生即是听者,发言者,也是建议者和合作者。整堂课学生既有知识的收获,也有经验的分享和活动的体验,这个过程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黄瑞霞:
英语是一个语言类的学科,学习时更注重对话交流,但它又不同于我们的母语学科语文,学生学习的前提是能听懂、会开口、说流畅。纵观整节英语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次数非常多,说明教师非常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很符合英语学科的特点。
王利:
李老师的课堂在“倾听”和“互动”层面做得非常好,这既包含师生之间又包含生生之间的“倾听”和“互动”。课堂能够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剖析问题,层层递进,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方法。
教研论坛篇
小学语文组围绕马静静老师的口语交际课,以“基于学生学习能动性提升的有养课堂”为主题,为全校老师们展示了组内教研的日常。一直以来,华亭学校小学语文教研组以“单元整合,读写链接”项目和“慧雅阅读”项目为抓手,以“有养”课堂为契机,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研水平。
中学英语论坛中,教研组长左小玲围绕李沙莉老师的课堂抛出了三个问题:怎么看待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习能动性等同于学习主动性吗?这堂课的“养分”表现在哪里,如何“营养”学生,“营养学生”的效果如何?英语组老师各抒己见,为全场带来了精彩的思维碰撞。
专家点评篇
周雅芳认为马老师的课充分做到了三个关注,关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根据学生的体验进行学习设计;关注了口语交际课的交际功能,充分发挥交际课的版块优势;关注了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细化目标,最终让学生愿意说、乐于说。她对马老师的课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备课时要充分关注基于单元整体设计下的备课研究,课堂中有序列地呈现单元中的语文要素。
盛肇靖认为中学英语教研组以课题为引领开展扎实的教研工作是非常有智慧的。她指出,教研组要弄清研什么、为什么研、研得怎么样。“有养”课堂包涵了学生的学习素养、教师的教学素养、学科的核心素养,这些都是需要一线的教师去研究的。
钱勇认为李沙莉老师的课教学目标非常明确,教学内容适切,教师教学有智慧。李老师为学生设计了丰富的学习体验,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同时,钱老师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阅读课上新单词的传授,可以放在解读文本前,也可以在解读文本时解决等。钱老师还给大家分享了如何帮助学生记单词的一些小窍门,让大家收获满满。
祝郁对两节课进行了点评并分享了自己的感悟:课堂要给学生装上发动机,让学生更爱学习;课堂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课堂要赋予学习更多的意义。她希望本次暑期培训能够带给老师更多的思考空间,希望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能为学生插上动力的翅膀,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后设认知,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一直以来,学校以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及当前现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我们将继续以“基于学生学习能动性提升的有养课堂”为主题,以学科教研组建设为依托,通过观课、评课、教学研讨、教研组论坛等形式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相信在华亭学校各位小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在深化课堂改革,提高课程与教学质量的道路上,我们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