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华亭学校特邀著名书法篆刻家、韩天衡美术馆首任馆长朱晓东老师在4月22日下午3点为老师和四年级全体同学们带来一场主题为《学一点古文字》的专题讲座。
汉字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文字,它在发展过程中经过许多变化,但生生不息,一直沿用至今。朱老师追古溯源,以有趣而详尽的历史故事讲述甲骨文的发现、应用和研究,旁征博引,引人入胜。“六书”,这个对四年级孩子有些陌生的词汇也在朱老师通俗的讲解、丰富的文物展示和亲自书写示范中变得鲜活。从“眉、目、口、耳、齿”到“虎、鹿、犬、鱼、隹”……这些字的甲骨文形态,朱老师都信手拈来,孩子们纷纷在互动面板中猜测着他们所对应的汉字,气氛热烈。
通过本次学习,老师和同学们对甲骨文和造字方法更加了解。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值得倍加珍视、更好传承发展。
同学们听完讲座后,都直呼过瘾,也有很多心里话要说:
四(1)班 雷诗懿:这次的文字课,让我知道古代的字是怎么来的。朱老师还亲自拿了笔写一些甲骨文的字让我们来猜。感谢这次的文字课让我对文字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1)班 向奕龙: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古时候的人们还没有纸,所以只能把文字刻在龟甲上,龟甲都是很硬的,而人们却能刻得如此清晰,可以想到他们当时用了很大的功夫。学了本课,我对文字的认知提升了,我以后一定要多多学习甲骨古文。
四(2)班 郭佳懿:上了这堂课以后,让我大开眼界。原来汉字是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文字,它有着各不相同的书写体。中国的文字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所以我要紧紧抓牢历史传给我们的宝藏。
四(3)班 朱杰:古文真的是太有趣了。朱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古老的文字,有些是画图,有些是刻字……都很生动。象形字最有趣,就是按物品的样子造字的。我还知道了甲骨文是怎样来的,中国的造字真有意思。本次讲座让我收获满满。
四(4)班 张子豪:这节课朱老师教我们认识中国以前的汉字,之前我感觉这些古文字是非常难认的,但是朱老师的演示让它们变得简单了。课上我还认识了很多古文字,我很喜欢这节课,也非常感谢老师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