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更快更好地把握课改的方向,2022年五一假期,学校一批骨干教师参加了上海市教委组织的2022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学科课程标准解读培训会。培训会上,专家对教育课程方案及学科课程标准的深度解析,为老师明确课改方向,理解课改内涵助力,让老师们豁然开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王东薪:“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崔教授的报告正似源头活水,使我受益匪浅,收获颇丰。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崔教授讲解的对课程内容的传统理解:学科知识和活动经验,都在倡导结构化,不仅学生需要这样的学习经历,作为教师也需要这样的学习经历,也需要将知识技能转化成素养养成。带着满满收获,不忘教育初心,踏上成长之路!
马静静:培训中的信息量巨大,需要自己好好内化与学习。通过培训,自己深刻意识到了作业设计的独特价值与作用。作为一名教师,会重视日常的作业设计,真正让作业发挥最大的效益。同时作为教师,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要积极拥抱新变革,学习永不停步。
刘爽:新课程方案与时俱进,为我们指明方向,教师要紧紧围绕着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来开展课程教学,不能用过去的知识及要求去培养现在的儿童,教师本身也要跟上改革的步伐,改变自身的教学与引导方式,去和孩子们一同迎接未来。
黄丽:我认为跨学科和情境化教学对于教师并不是额外的任务,这些教学方式是完全可以与日常的学科教学融为一体的,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营造一定的生活情境,帮助他们能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汪恋一:作为数学老师,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不变的追求。让学生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问题,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
俞冰沁: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明确素养导向,深入领会各学科课程的育人价值的功能。要从知识本位的传统课堂中跳脱出来,考虑如何真正地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从探索中学习核心素养和相关能力。
易美容:作为数学老师的我,平时在进行数学教学的同时,不仅要考虑到学生们学习素养的培养,更要密切联系项目化学习背后的知识观,虽然这些在表面上和短时间内不一定能够显现出来,但是却对学生长久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蔡淑红:新课标对语文教师职能和职业修养的要求都有了变化,在坚守语文课程性质和语文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我们要多反思自己的教学,要紧跟新时代的步伐和要求,在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上积极求变,不断更新自我、发展自我、丰富自我,做有学习力、思考力、创造力、研究力和执行力的适应时代需求的语文教师。
费临露:通过这次培训,着实改变了我的作业观念。在今后的作业设计中,应做到特色设计,梯度提升。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实现作业分层设计。精准辅导,靶向跟进,能够做到个性化反馈,让学生能够通过作业这个平台夯实课上学到的知识,同时也能展示自我,树立信心。
黄瑞霞:项目化学习为教师提供了思考和学习的机会,我将在项目化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推进项目化学习。
王丹薇:四场培训从《新方案新课程解读》、《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化学习》到《作业设计与实施》,干货满满,让我收获颇丰。这次培训,既有对已有经验的总结,也有对未来工作的启发和引导。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如果青春有颜色的话,一定是奋斗的颜色,穿迷雾、斩荆棘,可见山海。期待每一位骨干老师成为一颗种子,发挥课程教材的育人功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辐射到身边的每一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