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心心念念的暑假马上就要来了,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在家就像脱缰的野马、蟠桃园的猴子,整天不是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就是抱着电子产品玩个不停,怕是要“毁”了。其实,问题没有那么严重。但引导孩子学会时间管理,暑假“学玩两不误”,还是很有必要的。
01理解孩子,奠定基础
大多数家长希望孩子多花点时间在学习上,或“笨鸟先飞”或“弯道超车”或“笑傲学坛”。同为家长的我非常理解这种想法,总是看到孩子在玩,觉得太浪费时间了。其实孩子何尝不想有好的成绩,但他们也有休息的需求,长期绷紧的弦也需要适当放松。好不容易盼来的暑假不好好休息,还像“苦行僧”一样,要这个暑假有何用?请家长了解并尊重孩子的休假需求。这既是优化修复亲子关系之道,也是时间管理的基础。
02互动探讨,掌握方法
网上可以查到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经典理论、典型案例和小故事,如“4象限法则”“番茄闹钟法”“时间颗粒度”等,家长需要跟孩子讨论哪种方法更适合。当孩子觉得自己不知道怎么安排一天的时间,不妨一起讨论一个作息计划表:按照当天时间顺序把今天想做的事和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标注出来,每件事放在哪个时间段,大概需要多久,同时也穿插预留好吃饭、睡觉、家务和玩电子产品的时间。
当孩子觉得管控不住自己,玩起来很容易超时,探讨引入提醒和监督机制。采用手机闹钟或家长提醒的方式,可以辅助孩子管理时间。当孩子感觉时间不够用,和孩子讨论“时间都去哪儿了”。孩子对过去一周或一天的时间画个饼图,看看时间分配比例,哪些时间是可以回收的,哪些事情是可以避免的。
……
03言行一致,做好示范
家长在希望孩子做好时间管理的同时,不妨自己首先成为“时间高手”。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并公开透明化。如家长设一个小黑板,将自己的作息安排表或工作计划表公开,每完成一件事打勾;让孩子监督自己任务完成情况,并建立小小的奖惩机制;经常反思自己,和孩子讨论没完成的原因及补救措施……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认识时间,是每个人只要想做就能做到的,也是一个人迈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因此,一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就是其未来的样子。以此与家长和孩子共勉!
供稿:崇明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魏超波
原创 上海学校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