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本土陆续出现散发病例,每个人都在变化中不断调整和适应。作为教师、家长,面对隔离管控和隔离封控、孩子居家学习时,在调节好自身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如何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呢?我们温馨建议疫路心防“五还要”。
01 要适度关注,移目“疫外”
人的心理资源是有限的,每一个信息的处理都需要消耗内在的心理资源,如果过度关注某些特定信息,尤其是负面信息,可能会消耗大量的心理资源,而无法进行其他事情。疫情所带来的焦虑和压力已经消耗了孩子一部分心理资源,因此需要指导孩子适度关注疫情信息,移目“疫外”,做一些其它的事情,或和孩子一起调整学习和生活节奏。
02 要正视疫情,寻找“例外”
孩子如果产生强烈的焦虑与不安,可以帮助他们寻找一些“例外”来调整状态,比如和孩子一起讨论曾经做什么时,会感觉比较放松。当孩子去思考能让自己放松的行为时,内在自我调适的机能就能发挥作用,从而减少焦虑程度。当然,疫情下,孩子适当不安也是他们自我保护的体现。
03 要静观当下,发现“意外”
要指导孩子以积极的心态看到突发情况中的“意外”,比如居家学习节奏放慢了,可以进行自我整理、思考等等。从积极的一面发现“意外”是应对挫折与困境的能力体现。
04 要关注情绪,倾听接纳
老师和家长作为孩子最有力的支持者和保护者,需要先稳定好自己的情绪。稳定的情绪状态能安抚孩子因疫情带来的不确定和焦虑,也为孩子面对和处理突发情况做出好的榜样与示范。同时,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接纳当下孩子种种情绪状态,倾听孩子的感受与需求,共同寻找问题解决的办法,比如有些孩子可能会因为居家而感到孤独或担心学习跟不上而烦躁不安,此时家长的陪伴、支持、理解和宽慰是非常重要的。
05 要规律生活,适应变化
疫情防控阶段,家庭生活情况的变化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与不安。家长要在适应变化中,创设规律的生活环境,维持孩子内在的稳定感和掌控感,减少不适感。
特殊时期,如果您在呵护孩子心灵方面需要帮助,可以拨打上海市心理热线:962525;嘉定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24小时心理咨询热线 :400 820 5081,进行电话咨询或预约咨询。
供稿/审核
供稿:嘉定区心理中心组
执笔:中科院上海实验学校 单铭明
指导:谭海燕
审核:丁馨
原创 上海嘉定教育学院 嘉定区幸福课程